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近年來移動支付迎來爆發式增長。
2015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支付機構累計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38.37億筆,同比增長205.86%;業務金額108.22億元,同比增長379.06%。非銀行支付機構累積發生網絡支付業務821.45億筆,金額49.48萬億元,分別增長為205.86%和379.06%(2015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16)。
現有移動支付模式
在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移動支付服務商、終端及相關設備廠商、監管機構、商戶和用戶的共同推動下,各種移動支付模式層出不窮。Csaifu Keitai、Master Card PayPass、支付寶、Square、Apple Pay、云閃付、星巴克Touch-To-Pay等都是其中成功的案例。
應該說,這些移動支付模式的成功,都有其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自身特點,比如日本人多地少的地理因素和民眾不愛使用信用卡的心態,促成了Csaifu Keitai的成功;Square的成功源于美國人對信用卡的依賴;Apple Pay則聰明地利用其智能終端的用戶黏性和技術優勢;支付寶得利于其長久積攢的電商用戶。
三類模式流程比較
移動支付體系,源于信用卡支付體系。信用卡支付體系共有五個參與者:商戶、收單方、信用卡組織、發卡方和顧客。
不同的移動支付方式,其流程存在差異。根據其核心技術原理,上述移動支付模式可分為三類:NFC支付、二維碼支付、基于NFC技術和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混合型支付。我們來一一分析。
1、NFC系近場支付
NFC系近場支付的流程可分為三步:第一步,圈錢,用戶在開戶行出將一定金額的錢存入NFC芯片中;第二步,刷卡,顧客選擇購買商品后利用商家準備的POS機刷卡支付;第三步,確認,有的NFC近場支付方式會需要顧客簽字確認,一般都是在業務剛推出時或者消費金額超過一定限額時進行。
2、掃碼系近場支付
掃碼系支付分為兩種模式:支付憑證模式和支付訂單模式。
支付憑證模式的支付流程:第一步,顧客打開手機上的支付APP,點擊付款碼,向商戶展示;第二步,商戶用掃碼槍掃描顧客的付款碼,進入付款界面;第三步,輸入付款金額,點擊付款;第四步,輸入手機支付密碼,點擊支付。
支付訂單模式的支付流程:第一步,商家根據訂單數據形成一個二維碼;第二步,消費者通過手機APP掃描讀取這個二維碼,進入付款界面;第三步,確認訂單信息后輸入密碼,點擊支付。
3、混合型近場支付
Apple Pay創造性地將token技術、指紋識別技術與NFC支付技術結合在一起,利用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強大的用戶黏性將Apple Pay迅速推廣。我們以Apple Pay為例,介紹混合型近場支付流程。
Apple Pay的近場支付流程:第一步,將iPhone靠近刷卡機感應區;第二步,手機屏幕亮起,進行指紋驗證;第三步,輸入PIN碼(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有的支付過程是不需要PIN碼的);第四步,完成支付。
未來發展趨勢:舍棄支付設備
不少人都經歷過支付設備和網絡給移動支付帶來麻煩與不便,解決的方向是找到一種新模式,可以舍棄支付設備和網絡需求,提高支付效率。
近期內有望普遍應用的是單純依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移動支付方式。目前普遍認為,可用于移動支付的生物特征識別,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普遍性、唯一性、穩定性和可采集性。在實際操作中,還要考慮性能、用戶接受程度和安全性。
典型的生物特征識別系統,邏輯上包括兩個模塊:注冊模塊和識別模塊。
注冊流程:第一步,用戶信息登錄;第二步,通過生物特征識別傳感器,采集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第三步,提取用戶特征;第四步,創建用戶模板并儲存在數據庫中。
識別流程:第一步,通過生物特征識別傳感器,采集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第二步,提取用戶特征;第三步,數據庫中的模板進行匹配并驗證用戶身份。
純生物特征支付的過程,實際是利用人體獨特唯一的生物特征來取代支付工具,支付設備是顧客的身份驗證工具。
其支付流程如下:第一步,收銀員在POS機上輸入支付金額;第二步,顧客確認金額正確,在POS上驗證生物特征;第三步,POS機迅速匹配顧客生物特征和事先綁定的賬戶,進行賬單結算;第四步,支付完成。
生物特征支付具備如下優點:第一,徹底消除智能終端的使用,減少標準爭奪消耗;第二,直接避免移動網絡對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限制;第三、用戶賬戶直接與用戶特征綁定,使用便捷性更高、使用更加舒暢;第四、安全性更高,用戶的隱私更加保密。
生物特征支付實現后,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出現以意念控制技術為支撐的意念支付。這種支付方式是在現有的支付理念體系下,將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發展到幾近極限的方式。但是,在具體實現時,需要巨量的技術支持,必須解決腦電波識別精確度、腦電波采集設備微縮化、腦電波采集器和控制器融合等技術問題。只要要取得突破性的科學技術進步,這種技術并不是天方夜譚。
另一種情況相對簡單,以虛擬現實技術(VR)為基礎,創建全新消費模式,進而衍生出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支付模式。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的消費場景(商場、超市、便利店等),消費者進入虛擬現實場景時就已經完成了身份核實,選定商品后支付即刻完成。
此外,比特幣也為我們展示了一種不基于任何設備的支付方式——電子指紋支付,雖然比特幣尚未完全被各國接受,但其試驗結果是成功的。